close

1.3 管理程序
 一、功能觀點(functional perspective; Henri Fayol, 1916)
 ()內涵:一系列活動N>=2
  1.P->C: (N=2)
  2.P->D->S: (N=3)
  3.P->O->L->C)(N=4)
4.P->O->Staffing(用人,HR的工作)->L->C (N=5)
 
Note1: N=4, Deming的管理循環PDCA
      Plan->Do->Check->Action
      DoAction有何不同?:CheckAction之間有產生偏差(deviation),所以Action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Correction!
      Check+Action=Control
Note2:N=7 , GuilickPOSDCoRB
      Planning->Orgnaizing->Staffing->Directing(指揮/指導,leading同意字)->Coordinating(協調)->Reporting(回報工作成效,讓上級Check)->Budgetting
      Reporting+Budgetting=Controlling
      Directing(對下)+Coordinating(平行)+Reporting(對上)=Do
     
二、角色觀點(role perspective; Henry Mintzberg, 1975)
    vs. 功能觀點(functional perspective; Henri Fayol, 1916)
    管理工作的本質:傳說(功能)與事實(角色)
 
Mintzberg認為管理藝術的成分高於科學成分,是一種技藝(Craft)而非專業!要練才會的,而非仰賴天分!只有對的經驗累積,沒有天才的管理者!
管理能力是要怎麼念、怎麼練比較重要!
管理能力是要磨練來的!Do the right thing! Not do the thing right!
(一)研究背景
管理工作的本質是否真如功能觀點?
Case study method(個案研究法)
五個組織CEO
(1)   食品公司à製造業àPO
(2)   科技公司à製造業àPO
(3)   顧問公司à服務業àPO
(4)   大學àNPO
(5)   大型教學醫院àNPO
觀察法(Observation):CEO/wk
 
Task/耗時:發現功能觀點很難解釋
 
質性研究case不用多,要夠深,符合多樣性即可,主要是要研究我們不知道的事!
量化實證研究取樣才要夠多,因為要證明是否普遍存在!
蒐集初級資料的三方法:觀察法(observation)、實驗法(experiment)、調查法(survey, e.g.問卷)
 
(二)研究發現

1.      90%的工作均在9mins完成
2.      一位CEO平均負責50個以上專案
(三)結論
1.      管理工作的特性
(1)   工作步調相當緊湊
不斷的被打斷是其特性
管理這是救火隊員
 à因為管理者是人際網路中的”key person!”
所以
管理者不是一個深思熟慮的規畫者,管理者靠的是臨場反應
管理工作不是按部就班的,管理工作的步調是重疊、同步發生、隨時會被打斷的
管理工作不是謀定而後動的,而是先做了再說:Do it, try it, fix it!是急就章的!
管理者並非像交響樂團指揮一樣優雅,是空中丟飛瓶的雜耍者
 

功能觀點

角色觀點

深思熟慮的規畫者

臨場反應

按部就班

工作重疊、同步發生、隨時被打斷

謀定而後動

Do it, try it, fix it!急就章!

優雅的交響樂團指揮

空中丟飛瓶的雜耍者      

(2)   管理者仍然喜歡口頭、非正式的溝通,勝過閱讀正式的書面報表
因為正式的書面報表是落後指標、過去式,口頭、非正式的溝通才是領先指標、現在式
一個CEO是要等看到報表再來做反應,還是要直接問負責的當事人來做判斷?防微杜漸!
不僅要有膽識,也要有方法!
(3)   決策工作其藝術成分(創意、直覺)高於科學成分(分析、演繹)
 
2.      十大角色
(1)   架構
職位與職權:在其位、謀其政,特定位置上被其他成員所期待的特定行為模式,就是角色!
人際角色      資訊角色     決策角色
 
此角色是因為所以的邏輯次序而非按部就班的時間次序
(2)   內涵
 人際角色:
  A. Figurehead(頭臉人物、象徵首腦)
  B. Leader(決定賞、罰、去、留的人)
  C. Liaison(對外溝通協調的代表,對外、對平行的位階)
資訊角色:
  D. Disseminator(把消息傳遞給相關人員,對內、對部屬)
  E. Monitor(掌握外在環境的變化,收集外界的資訊)
  F. Spokesperson(正式將內部資訊對外發布)
決策角色:
  G. Resources allocator(制定決策、做適當的資源分配)
  H. Disturbance handler(危機管理、排除障礙,讓失序回復正常)
  I. Entrepreneur(環境多變,所以要做改善、創新、變革的工作)
 J. Negotiator(做協商、談判的工作,joint decision=negotiation)
 
當目標不同甚至矛盾時(零和賽局),就需要妥協與融合,也就是整合。
整合就是透過決策與各種機制來完成的,而此機制就是協商。
協商不是單方做決定,而是要大家坐下來一起談的!
      
Ex. 一航空公司機師罷工,造成旅客滯留機場。而CEO要解決旅客滯留機場這個問題時所扮演的角色是?
排除狀況、擦屁股:Disturbance handler
指派人力資源副總去跟機師工會代表談判(用人):Leader
機師工會提出加薪要求,確認外界的薪資狀況,判定薪資是否太低: Monitor
確認薪資被低估,所以要改善薪資:Entrepreneur
但錢就是這麼多,所以要提高人力成本就需要動用或減少其他資源:Resources allocator
把知道的消息跟財務長與人資長講: Disseminator
財務長與人資長就要代表各自的部門與其他單位做充分的溝通: Liaison
找同業幫忙疏運旅客(對外溝通聯繫,前提是要認識對方): Liaison
讓媒體知道發生甚麼事,開記者會:Spokesperson
順利落幕後,在公開場合表揚、頒獎給有功人員: Figurehead
 
決策先從分配資源想起,希望能穩定的運作。若不能穩定運作就需要清道夫,有時則需要創新、改善的組織運作狀態。而做決策不能單方面做決定,要大家一起來協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cePitcher24 的頭像
    AcePitcher24

    走自己的路~

    AcePitcher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